湛江:让代表议案建议落地有声
教育、出行、养老、优化营商环境、海洋牧场建设……一件件关系湛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代表议案建议,从事前主动介入、开展培训调研,到事中精准交办、跟踪督办,再到事后评价问效、推动问题解决,湛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提、交、办、督、评”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实现了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从2017年至今,在湛全国、省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427件,市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6件、建议759件,推动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广湛高铁、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等事关湛江发展全局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规划并落地见效。其中,2022年,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收到的代表建议数量首次突破200件,达到216件,同比增长64.9%;2023年收到代表建议245件,同比增长13.4%——湛江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亮出“成绩单”。
严把内容“准入关” 集民意汇民智更接地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代表履职培训班、代表论坛、代表交流座谈会等等,为我们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本届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钟志鹏收获颇丰。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以常态化专题培训为代表“充电加油”,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等活动,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等监督工作,引导代表着眼于事关发展大局、攸关群众利益的问题,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
“一件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建议就能推动相关部门拿出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这是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五年履职将38份含金量十足的建议带进人民大会堂的在湛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凌深有感触地说。加强全市11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是提升代表议案建议质量的“关键一招”。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市1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21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083个村(社区、片区)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通过开展“接待选民日”活动、代表小组活动、“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听民声察民情,切实把“群言群语”转化成一件件接地气、干货满的代表议案建议。
严把办理“监督关” 解民忧促发展更有成效
家住湛江市坡头区的余女士以前一直为即将上中学的儿子忧心发愁:“小区附近没有中小学校,小孩上学必须到几公里外,接送远,安全也让我们担心。如今学校就在家门口,大人小孩都方便。”站在新建的湛江市第三十二中校门外,看着校园里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她露出了欣喜的笑颜。
从望“学”兴叹到在家门口上学,这一转变得益于“关于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学校规划 努力解决城区学位不足问题的议案”的提出,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持续有力的跟踪督办,推动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约5.8万个,有效破解“上学难”问题,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好议案要有真落实,好建议更要有真见效。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市领导领办、主任会议成员督办工作机制,打好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报告、举办代表论坛、满意度测评、优秀议案建议和先进办理单位评选等监督“组合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群众不满意不罢休。如每年挑选不少于10件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班子成员领衔督办和市人大常委会对口工委跟踪督办,并对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撂荒地复耕和管理”、“建设一定数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议全部落实,代表满意率达100%。连续10年结合议案建议办理举办代表论坛,加强代表与承办单位良性互动,聚力聚智提高办理工作的靶向性、科学性。
随着一次次督办的“掷地有声”,一份份言简意深的代表议案建议从“纸上”真正落到“地上”,转化为推动湛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让代表真心满意、群众真正受益,谱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湛江实践的新篇章!
通讯员 谢婷婷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倩文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