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习仲勋新闻宣传思想之魂
群众路线:习仲勋新闻宣传思想之魂
□ 邱曙东
精彩导读
○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
○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工作者就是群众工作者。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
习仲勋同志在其长达76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拓宽了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视野。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会时刻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性,而新闻宣传工作更是如此。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本
在习仲勋看来,会做群众工作是党政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品格,也是新闻记者采访和办报的基本功。
1946年4月,《边区群众报》创刊6周年,出满百期。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为之书写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这个报纸是陕甘宁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纸……为什么好?它不但容易读容易懂,并且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它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
1951年3月,习仲勋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指出:报纸工作和新闻工作,目前存在的共同缺点,主要是群众性不够,所以,完全有必要增强报纸的群众性。
怎样才能实现报纸的群众化呢?习仲勋认为,首先必须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群众化。他明确提出了“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工作者就是群众工作者”的思想。具体而言,就是编辑人员要轮流到群众中去,记者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在某些农村、工厂、学校中多联系,多了解,多熟悉;到处都要交几个知心朋友,特别是要同工人、农民多交朋友;慢慢熟悉起来,地方多了,朋友多了,记者和编辑就成为社会活动家了。只有这样,记者和编辑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报道和评论,报纸才能办好,才能培养出群众爱戴的名记者、名编辑。
这些新闻观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观,它来源于习仲勋在革命生涯中一直忠实地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1948年6月3日在出席新解放的黄龙分区干部会议上,他又说:“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
高度重视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
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代,习仲勋一直高度重视我们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
上世纪30年代初,陕甘边区特委在习仲勋等同志的领导下,创办了特委机关报《布尔塞维克》。除此之外,习仲勋还领导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创办了不定期刊物《红色西北》。这两份油印小报,对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宣传鼓舞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时任关中分区区委书记的习仲勋和关中分委于1940年4月创办了中共关中分委机关报《关中报》。该报在1944年10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誉为边区地方报纸的模范。
1951年,习仲勋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写任何文章,只能遵循党的统一方针,违背党的统一方针,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必须牢记。”
习仲勋的新闻宣传思想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管新闻宣传,掌控其领导权和主导权,永远是一条鲜明的底线。所以,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管导向,即是一种价值引领。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千万不能触碰。当下,利益多元,思想多元,交融交锋无处不在,要防止底线意识的麻痹和松懈,更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明里破坏底线以实现其暗中夺权之实。当然,有必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方式,创新新闻宣传载体技术,把握新闻宣传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
注意党报党刊的学习教育作用
1941年6月下旬,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向社会主义苏联发动侵略战争。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师生对这一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认识不一。6月27日,习仲勋带领《关中报》主编胡炎骑马赶到学校,为学校师生作专场时事报告。兼任二师校长的习仲勋每周都要来一次学校,为学生做时事宣传报告,鼓励学生攻坚克难。1946年,他为中共西北局刊物《党内通讯》撰写发刊词,指出党的报刊“是党内学习与教育的武器”。
1948年1月8日,正在考察途中的习仲勋致信中共中央西北局,信的最后一段特别写道:关于救灾问题,报纸要多写文章和通讯……篇幅尽量维持四版,满足干部要求。请卓然同志(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长)尽最大力量办好报纸。
新闻宣传的教育引导力从何而来?它体现在报道的真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和正能量等诸多元素上。这是新闻宣传产生教育引导力的汩汩源泉。习仲勋说:“报纸的指导作用,决定于文章的内容……每篇文章都应有一定的作用,写前要估计这个作用,写后要检查这个作用,如果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就要研究、改进。”改革开放初期,他曾对新华社的编辑业务工作提了五点希望,第一点就是“真”。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道理就在于此。
为今天的“走转改”树立标杆
习仲勋一生对真与善的追求坚定而炽烈,其新闻宣传思想也体现出明确而强烈的真善追求。这主要表现其直面事情真相的求真态度。
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社会调查,进而提出“为52万群众服务”的要求。1961年4月初至8月底,习仲勋奔赴河南省长葛县开展长达5个月的调查研究,亲自撰写报告给中央,为从根本上纠正1958年以来党内流行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等“五风”错误提供了客观依据。
深入基层、文风朴实在革命战争年代早就提倡。当年,作为西北局后方工作的主持者,习仲勋三次致电党中央和毛泽东痛批“左”祸,其文风朴实无华,开门见山,有的放矢。习仲勋不仅写公文做报告如此,还曾多次亲自为报刊撰写“干货”十足、情真意切、内容丰富的时文。如他早年做绥德地委书记时,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受习仲勋影响,夫人齐心也经常以一个乡或村为单位进行重点调研,总结经验给报社投稿,成为《群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只有“短实新”,才能心贴群众,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仲勋同志的新闻宣传思想,为我们当下的“走转改”活动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研读其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价值,对进一步做好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坚定“走转改”的新闻实践之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社)
来源: 《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