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仙,画家代表
【报告文学/人物】
重彩丹青塑玉弓
————周口市四届人大代表、画家张玉仙印象
□毛 琦
【引子】
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故称画画为“丹青”。
今人泛指绘画艺术。
《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晋书• 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一)
河南省东南部,有一个现在拥有70多万人口的扶沟县。早在宋代,哲学家、理学文化奠基人程颢在扶沟任职并创建大程书院,教化移俗,形成了乡风淳朴、向上治学的环境,仅明代就孕育造就了何出光、何出图(双进士兄弟)等21位进士、清代8位进士的良好因果,其中明代大文豪李梦阳,居“前七子”之首,开辟一代文学新风。
日夜奔流的贾鲁河水滋润和促长了袁良、冯梦周、卢荣春、平志奇、冯金堂、胡蛮、穆欣、闻频、刘成之、王阅一、楚廷玺、万盘根、王岭群、穆仁先、游保峰、张志颖、王猛仁、曹景超、杜国库等数百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同样,也影响和引导着张玉仙在中国美术事业的道路上迅猛前行,使其成为改革开放后扶沟县第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是“有水则灵”的缘故,咋一听张玉仙这个名字,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丹青写手。
谋面后,我觉得用才华横溢、气质果敢形容她非常吻合。
张玉仙,一位普通女士,凭着对绘画艺术的坚守和挚爱,默默的在美术事业征程中付出了比常人十倍的努力与心血。她凭着冲击画坛峰巅的弘大理想,把与美术事业共生的壮志,凝结成一种无往不胜的强大内力。通过十几年的辛勤付出,终将“青年画家”的花环拿起,放在了自己的画案上,泼洒在人生五味的征程中。……由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书画爱好者,华丽转身美术学院的优秀学员和导师。
巾帼不让须眉。几年来,张玉仙屡屡问鼎并折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展览,惹得不少美术从业者的羡慕,在业界刮起具相当力度的“仙风”。
著名画家林宜耕教授为张玉仙画像。
谈起张玉仙这几年取得的瞩目成绩,周口市美术家协会的刘凯自豪地说:“张玉仙老师一年之内四幅画在全国获奖,在周口历史上没有先例。”
访谈中,当我问及眼下,张玉仙和蔼、活泼的情形一下子回到了远方,回到了从前,处于激昂状态的双眸,仿佛也随着奔腾摇曳的思绪回到了乡下,回到了儿时 ……
张玉仙,字馨月,号玉弓山人。199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4年到扶沟县城关镇一中担任美术教师。为把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美术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张玉仙打破常规教学,经校领导批准,她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鸿昌纪念馆;走访农家小院旷野田园,写生、速写、素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绘画技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方法。张玉仙还从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钱奖励差等生,给他们配发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同时鼓励优等生帮扶差等生,促进孩子们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玉仙的教育教学方法,赢得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十几年间,张玉仙所在的教学班,每年全县美术考试都取得第一名。有的学生后来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等全国知名美术院校。学生艾文博在张玉仙的精心教育和辅导下,考上了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考上了英国的艺术院校,现定居伦敦。
张玉仙把塑造人才作为第一目标,除传授专业技能外,还对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引导,让他们做一个会担当、懂感恩、能自强的优秀人才。她曾使上学无望的孩子圆了大学梦,曾使流失于社会的学生重返校园,又曾使叛逆父母的孩子懂得了感恩直至成材。
2013年,张玉仙当选扶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活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繁荣全县美术事业是美协主席的职责。责任驱使,张玉仙带领县美协人员积极投身到美术作品展览和美术创作中。每年的“五一”“六一”“元旦”“春节”,以及上级组织的重大活动,她都无条件地积极配合。把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推动全县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文明扶沟、绿色扶沟贡献力量。经批准,张玉仙组织成立了溱洧女子画院,画院现有国家级会员2人,省级美协会员10人,市级美协会员29人。张玉仙把多为全县培养国家级美协会员和省级美协会员作为自己担任县美协主席和画院院长的基本责任和奋斗目标,时时刻刻提点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
画院规定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笔会,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扶沟县文化部门了解张玉仙事迹时,一位工作人员随手递过来一份材料。朋友们不妨随着我看一下这份资料显示的溱洧女子画院仅2016年取得的不凡成绩:二十余人参展扶沟县第三届“樱花杯”绘画比赛。十余人获得“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优秀奖。组织太康、西华等周边县文联与女子画院开展书画交流活动六次,会员间相互交流沟通、谈创作心得体会。女子画院会员张莉老师多次参加县文化馆绘画公益讲座,教会更多绘画爱好者提高了绘画技能。举办“太行山”采风与实地写生活动,使会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据介绍,溱洧女子画院每年年初有活动计划,年末有检查落实验收。各项活动有声有色,不落俗套,效果明显,众口铄金。
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溱洧女子画院有20多名会员的作品入选国家级书画展览36人次,省级展览79人次,市级展览185人次。
张玉仙创作的获得第十三届河南省中国画一等奖重彩作品《古运新路》
(二)
张玉仙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正是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影响,造就出一位笔意清丽,神色飞动,堪比“管夫人”的当代青年画家。
张玉仙的父亲是著名画家张志颖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获得国家级美术大奖。而张玉仙并没有被家庭这一优越感所陶醉,少年立志做一名有作为的女画家。
张玉仙无论是担任中学美术教师还是后来任扶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创办溱洧女子画院,她都把在美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停歇、不知足、不退却,誓言向更高的领域进军。
人生经历和机遇几乎没有第二次。张玉仙有幸受到上苍眷顾,是命运的宠儿。通过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张玉仙有幸结识了中国重彩画派领军人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采苹,而蒋采苹先生对才女张玉仙也是格外垂爱。
时年近九旬的蒋采苹欣然把张玉仙归入门中。
张玉仙能师从当代美术巨匠蒋采苹,令得同行们好不羡慕。而张玉仙却像小学生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完成作业,同蒋先生沟通交流。每次笔会、采风,她都按导师的要求做到极致,多次得到蒋采苹先生的好评和赞誉。
每次聆听蒋采苹教授的讲解,张玉仙的心都暖融融的。重彩画是中国画的原发形态,在汉唐时最为普及和辉煌。这一色彩体系并未因宋元文人水墨画的兴起而终结,它在漫长的千年低谷状态下仍然闪烁着瑰丽的色彩。
近年来,由于现代人对色彩审美的需求,加之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石色的恢复生产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人造石色的研发,传统石色和技法已逐渐成为中国画家内心表现的重要手段。
张玉仙深知工笔重彩画的难度、地位与需求,决心放弃之前的绘画技法,潜心攻克重彩画绘画艺术,要啃一啃重彩画这块硬骨头。
2016年8月,她跟随“郭继英中国重彩画考察团”去日本东京考察。在唐昭提东大寺,她找到了大唐文化的感觉。随后,张玉仙随同走访了日本美术馆、博物馆、花材店,寺庙以及各类名胜古迹,对中国重彩画和现代日本画的发展与现状做出了对比性研究。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与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等方式,她完成了亲临现场、直观原作、面对面交流的学术研讨三步曲。
张玉仙是一匹千里马,蒋采苹先生则是张玉仙的伯乐。
蒋采苹教授这样评价张玉仙:她对绘画技法和画材的使用十分讲究和认真;她崇尚‘尊道重器’,重视中国本土的重彩之外,还不断引进和吸收他山之石。”
2015年,蒋采苹竭力推荐张玉仙到国家画院唐秀玲重彩工作室学习。一年后,被唐秀玲教授任命为工作室课程导师。能得到中国两位重彩画泰斗的垂青,张玉仙激动不已,信心倍增。于是,她一边研学创作、一边研究重彩绘画理论,并把学到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2016年6月,张玉仙创作的《春天的野百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希望的田野”作品展;当年11月,《复兴路之九零后》问鼎中国美协主办的“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中国画作品展。
张玉仙以平时细腻的体悟观察,对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处世精神与消极被动的世俗情调相结合的人物姿态,采用意象手法、夸张刻画,下笔迅扫,淋漓尽致的张扬着画中每一个人物那情绪化的、悲剧性的及“超常”的人格精神。韵味与情感的表现,尤以清幽淡远空寂廖旷的视觉冲击,从而使每一位人物极具骨感,各具意态,让观者通过作品,对待和了解现实社会各阶层中的粒粒分子。
为了梦想,张玉仙在唐秀玲教授的高研班上辛勤耕耘,浸染七色。
天不负人。几年下来,张玉仙做到了一般学画人做不到的惊人的举止,完成了不受磨难不成佛的修行,取得了非常值得歌颂的业绩。
“不会满足!还要深入研讨中国重彩画的精髓,弘扬重彩画的内涵,把重彩画的真谛讲给专业画家和绘画爱好者们听!”张玉仙受访时爽朗应答。
作为一名画家,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倾其所能,爱我所爱,画我所画。对于自然,对于生活,对于世间的一切,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生命中撞击灵感的一瞬间有一种快慰的光照。这一瞬间的灵感,使创作者融汇在他描述的对象中,似梦非梦,亦真亦幻,促使她用真情去发现。同时,作为一名女画家,也要有一个平和、平静、宽泛的心态,这样才能将对自然的领悟,对人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让感情随墨流动,在真实的体现中感受到精神的涌动。对于这一点,画家张玉仙的感悟是对的,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之间的真善美的真实写照,是对她传播画艺感恩社会的最好的诠释。
张玉仙创作的重彩小品画。
张玉仙不仅创作大副作品,也画小精品。初读张玉仙画的小品,透着精巧,充满着典雅的格调,弥漫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件件成功的小品,从创作到定稿,无不来自于张玉仙超然飘逸的风尚,尔后,再读其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和女画家最自然不过地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品读张玉仙的人物画,感觉谋篇布局,空灵流动,意境堆凝,个个充盈佛理禅趣。张玉仙在创作上避开了女画家惯有的小气构图、笔致纤弱等弱项,以潇洒随意及疏爽隽逸的艺术风貌伴随创作中所需要把控的的方方面面。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张玉仙作品的线条运用达到了极致。可谓线透纸被,力可破冰。
张玉仙的作品,既有宋代李公麟白描法创作人物画外柔内刚的线条和富有表现力的强劲,又有明代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风的再现,仕女童孩,花鸟虫蝶,设色于明丽鲜亮中,笔致之处,精整工细,毫无浮躁媚俗之气。张玉仙将那种崇尚追求韵味与情感的表现手法和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视觉冲击为最高艺术的结晶倾泻纸上,让世人惊叹张玉仙作画“不着一色,尽得风流”的妙处,咀嚼“线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通过画作,我也深深感受到张玉仙创作重彩画所奉行的向上精神,佩服她将自己内心的客观思维和重视生命、生存之大意义的精髓和创作心态曝光于世的勇气,并让我从另一截面突然发现张玉仙是一个敢于向内心深度开掘的女画家,她身上有着隐逸文化的精粹体现,有内心积淀已久的那种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和作为一名女画家崇尚自然脱俗、追求大美为最之境界。
张玉仙在黄淮学院为学员讲授绘画知识。
几年来,张玉仙风尘仆仆,先后到山东、天津、广东、河南、安徽、陕西、河北等地讲课交流,传授中国工笔重彩画理论。为了所衷爱的绘画事业,拼上了!这是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是一种高尚且充满大德的精神!在喧嚣尘上、浮躁流淌、谈金论银、你高我低的当下,这份操守,实属难得。
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仅将业界资深人士及学员对张玉仙的留言摘录于后,与诸君共飨:
“张老师(玉仙)太完美,以致犹豫许久不知如何下笔,正如绘画遇到亭亭玉立的美女不知如何下笔一样;初遇,一副自信干练,外柔内刚,果敢坚毅模样的女汉子,有相当的审美品味;相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者,由点及面,学识渊博;相知,波澜不惊下隐藏着丰富情感的女子,将一切情感最得宜的表达,让每位同学都赞不绝口,心怀感恩。”
“学高为师,德高称范。”张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句名言!听说张老师讲课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听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总有意犹未尽,听了还想听的感觉。张老师不但专业素养高,而且情商也特别高,为人处世得体大方,真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是啊,我们有了这位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女画家和绘画教育家,就不愁我们的美术事业兴旺发达。祝愿女画家张玉仙早日登上中国工笔重彩画的顶峰。
“张老师的课程安排的紧凑得体,知识密集度高,真可谓浓缩了满满的精华,滋养着我们的成长。”
“张玉仙老师的课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分析到位,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节节都精彩!教育家的襟怀,艺术家的审美,演说家的口才,科学家的思维,钦佩之至!”……
“笔画重毫素,点点融心神。爱画入骨髓,挥洒寸纸上。画家亦无数,好手不可遇!”以上,权作笔者对女画家张玉仙的赠言。
此刻,紧握如椽大笔张玉仙,正饱蘸心血,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添下艳丽而厚重的一方重彩。
2019年6月18日草就于 御宝堂
【链接】
张玉仙,女,1972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课程导师。系周口市四届人大代表。
【张玉仙创作年谱】
2014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重彩画高研班;
2015年6月,作品《夏娃•不迷茫》获纪念潘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优秀奖;
2016年,参加工笔重彩日本研习高研班;
2016年,任教于唐秀玲重彩画工作室;
2016年2月至3月,西双版纳写生;
2016年8月,随中国重彩画日本考察团东京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
2016年11月,赴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艺术交流;
2016年7月,作品《红系列•八九零》入选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参加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
2016年11月,作品《复兴路之九零后》获“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6月,作品《古运新路》获第十三届河南省国画创作一等奖。直接晋京参加中国美协画展。